
張宏景同志是蒲紡醫院精神病科的一名醫師,從事精神衛生工作近二十年了。在這個特殊的工作崗位上,他猶豫過、苦悶過,但最終還是堅守著這份信念,為許多身患心理疾病的患者解除了心魔,回歸了家庭和社會。
張宏景同志于1984年畢業于湖北醫科大學,分配到蒲紡醫院后成為了一名內科醫生。經過幾年的努力打拚,他逐漸成為了一名內科醫療骨干,得到了廣大病友的認可和信任。恰逢他的事業步入坦途之際,1995年初,醫院決定組建精神病科,并選派張宏景同志到湖北省人民醫院精神病科進修學習。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他的心里百味俱陳,十分矛盾。院領導為此多次找他交心談心,希望他擔起這份責任,在精神病科這個特殊的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績。經過一番思想斗爭之后,他接受了醫院的安排。學成返院后,他親力親為,參與精神病科的房屋籌建、器械配置、人員選配及培訓等工作。精神病科正式營業后,他擔任該科科主任,開始了不一樣的醫生生涯。他深知:在精神衛生防治領域發展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切必須從零開始,沒有上級醫生可以請示,沒有其他科室可以幫忙,只能依靠自己孤軍奮戰。從事精神病科工作近二十年來,張宏景同志刻苦鉆研專業知識,大量翻閱參考書籍,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積極參加省內外學術交流,同時還經常給科里同事們講課,帶領大家一道前進。這些年來,他的各種學習筆記及講稿多達30余萬字,在各種雜志上發表醫學論文多篇。正是因為這份執著和辛勞,使他對精神疾病的治療有了較為豐富的經驗。
2007年7月,有位病人因剖腹產術后精神病復發,在省精神衛生中心住院治療26天,病情尚未穩定,因家庭經濟難以承受,家屬找到了張主任,要求轉回赤壁治療。當時他有些顧慮,病人在我省最有權威的醫院住院二十多天都沒有控制,回來后能否有把握治好,心里沒有底。但是考慮到病人家屬的難處他還是答應了。病人入院后,他反復追問病史,研究病人的病情,發現病人不僅患有難治性精神分裂癥,而且合并強迫癥的可能性很大。于是,他在這個病人的治療上采用兩種抗精神病藥物聯合應用,同時加用抗強迫癥的藥物,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后,病人的病情一天天的好轉,最后終于達到臨床治愈出院,家屬非常滿意,至今未再復發。去年12月,又一位女病人產后未滿月就并發了精神病,在送到醫院前已有8天不吃不喝,不語不動,人很消瘦而且發熱。接診醫生考慮到病人的病情復雜嚴重,風險很大,想讓病人轉院。但病人家屬堅持要在我院治療??吹讲∪思覍倨诖托湃蔚难凵?,他不忍拒絕。經過對病人病史、發病誘因仔細查詢分析,結合臨床表現,他考慮患者為精神分裂癥木僵狀態,同時合并產后抑郁癥。診斷明確之后,在治療上首先給予肌肉注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再以口腔崩解片進行抗精神病和抗抑郁治療,靜脈給藥改善木僵狀態,靜脈補液支持治療,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調理,病人痊愈出院。
要想做一名好醫生,有了好的醫術還不夠,還要有好的醫德。眾所周知,精神病人是一類特殊的群體,備受歧視。到目前為止,仍有許多人提起精神病都感到恐懼,甚至不少醫護人員對精神病科也都敬而遠之。自從事精神衛生工作十八年以來,張宏景同志始終以一顆仁愛之心對待病人,從不歧視他們,而是同他們密切接觸、同情、關心、愛護他們,把他們當親人一樣看待。記得剛建科不久,一位妄想癥的精神病人住進了精神病科,他對一般的治療護理還能配合,但就是每到吃飯的時候就捧著飯碗一動不動,還自言自語說飯里有毒,有人想毒死他。當班醫護人員使出渾身解數也打消不了他的顧慮,最后他把飯碗舉到護士跟前說:你們吃了我就吃。面對此情此景,張宏景毫不猶豫地拿起病人碗里的一個饅頭就吃了起來,病人看到他吃了,也就“放心”地跟著吃了起來。在場的醫護人員深受感動。
2011年8月26日中午,正在家中休息的張宏景同志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電話那頭傳來一個陌生人急切的聲音,他說在赤壁城區陸水湖水校的一座廢棄電話亭旁邊,有一群人在毆打一個流浪的精神病人,讓他趕緊去接人。接到電話后,他連忙從床上爬了起來,一邊給醫院值班司機打電話,一邊與市救助站聯系,讓他們趕緊先將流浪漢帶離出事現場。當他趕到救助站的時候,發現那是一名女病人,她眼神呆滯,衣衫襤縷,頭發臟亂得象一堆枯草,渾身上下到處都臟兮兮的,而且散發出陣陣惡臭。當他準備把她帶到醫院的時候,發現她的右下肢不能移動,懷疑已有骨折。面對這樣的病人,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即把她抱上車,到醫院后又把她從車上抱下來,親自送到四樓病房。然后安排護士幫她洗頭、洗澡、換上干凈的衣服,再送她到放射科拍片等等,為她奔
跑了一下午。病人處理妥當了,他懸著的一顆心才安穩下來。
做一名精神病科醫師,不只是單純治好病,還要幫助患者解決他出院后回歸家庭、回歸社會等問題。為此,在病人住院期間和出院時,張宏景同志總是反復與病人家屬溝通,交待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如何給他們關愛、溫暖和支持,同時積極向政府相關部門、慈善機構進行呼吁,為他們爭取低保、醫保等優惠政策,使他們能在寬松的環境下得到治療和康復,并盡早恢復正常生活、融入社會大家庭。自建科以來,精神病科收治了不少流浪的精神病人,他不僅為這些流浪的患者治好了病,而且還為她們找到了家,重新回歸了家庭。2009年6月28日,他們科收治了一個流浪的年輕女病人,醫護人員對她的個人信息一無所知,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人病情明顯好轉,精神逐漸恢復健康,經過詢問得知病人的老家在陜西安康,還提供了一個家屬的聯系電話。張主任立即給他們家里打了電話,聯系到了她的家人。但是病人家屬表現的并不是十分著急,一再推說路途遙遠,路費不夠不能來接病人。張宏景同志十分理解家屬的心情,但為了鞏固病人的治療效果,他主動多次與病人家屬聯系,積極做工作,說明病人現在病情恢復情況較好,只要回去堅持吃藥,病情就能控制,就能夠正常生活和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家屬終于從陜西來到了赤壁。當他親眼看到病人恢復很好時,既高興又感動地將病人接了回去。
2010年6月1日晚,兩位中年男人匆匆將一個男病人送到病房后就離開了。醫生查房時看到病人不僅有精神病而且身上多處有外傷,而且不知道身上的傷從何處來,于是打電話和其家人聯系,卻怎么也聯系不上了。張宏景同志想到:自己是一名醫生,不論什么樣的病人進來了,一定要盡心盡力給他們進行治療。于是他們一邊治療一邊想辦法尋找家人。由于他們沒有留下聯系方式,找了幾天毫無頭緒。無奈之下,張宏景同志請求蒲紡公安分局予以幫助,給病人拍了照片,然后根據對比照片進行上網查詢,最后鎖定嘉魚縣魚岳鎮的一個人相貌、年齡與這個病人比較吻合,在醫院工會和公安部門的幫助下,終于在嘉魚縣找到了病人的家屬,這才知道病人是在去醫院的路上跑掉的,家屬尋找多日不見蹤影,不知是哪位好心人將病人送到了蒲紡醫院精神病科,更不知道張宏景同志已將病人的病情控制得很好了,家屬對此感到非常的感激。
從事精神病科工作多年來,張宏景同志傾盡心血,為赤壁市精神衛生防治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幾十年如一日,恪盡職守,盡心盡力地救治每一名精神病患者,尤其是對那些流浪的精神病人,他更是傾注了滿腔的熱情,為這些特殊病人的康復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為此,他多次被評為赤壁市優秀黨員,市衛生系統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十佳醫德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