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通城縣城往東北方向前行,45公里外便是通四公路盡頭,這里,也是大溪國家濕地公園的所在地——大溪庫區。庫區里有個紙棚村,400多戶村民散居在水庫周圍。身在青山綠水之間,本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然而,山好水好也不能保證人不生病。由于出行只能靠船,就醫不便,若是有個頭疼腦熱,就成了一件棘手的事??墒?,村民們卻不怕,因為他們有一位好醫生,每天都會坐著小船在水庫里來回問診,他就是鄉村醫生鄔號平。
一、弱冠之年回鄉學醫,選定終身職業。
鄔號平,1958年6月出生在紙棚村,1977年高中畢業之后,他回家鄉跟老醫生學醫,沒想到這一學,就學出了興趣。那時,他經常會在煤油燈下看醫書直到半夜,第二天又早早起床,跟老醫生一起搖著小木船到處為村民看病。由于勤奮好學,村里特意送他到衛校參加培訓,從第二年開始,他就已經可以獨自出診。幾年之后,村里的老醫生年老病終,在村民們的期許下,他正式接過赤腳醫生的重任。每每回憶起那段學醫的時光,他都會說:“當時只覺得這配藥打針蠻好玩的,可這一學,竟把這醫生學成了終身職業,一直干到現在?!?/p>
二、不惑之年放棄從政,堅定從醫信念。
2000年2月,鄔號平快滿42歲了,這時的他,已在鄉里享有美譽。近30年的從醫歷程,他付出了無數辛勞,不僅醫術高漲,還獲得了全村人的真心愛戴。就在當時,他被評為了鄉里的“勞動模范”。也是在那一年,紙棚村所屬的大溪鄉并入了現在的四莊鄉,大溪庫區合并為紙棚村,要選出新一屆村委。當時,原大溪鄉黨委書記和村里有聲望的老人都推舉他參選村支書,并再三勸他說,憑他的聲望一定能選上。但他最終還是婉言拒絕了大家的好意,繼續他的醫生事業。事后,他說:“那時我也想了很多,一直在從政和從醫之間猶豫,到后來終于想通了,村里能當村支書的人很多,可醫生難找啊,所以我就堅定了從醫的信念,為村里人服務,你看現在,紙棚不是發展得挺好嘛,證明我的選擇很對?!?/p>
三、知命之年不改本色,保定人生追求。
如今,年過半百的鄔號平已有兒孫孝順,老伴也跟著兒子住在縣城里,本該安享天倫的他卻堅守著村衛生室。他說,能讓鄉親們的病痛得到治療,就是他不變的追求,他要把這班崗站到最后。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2010年4月,一個大雨之夜,正準備休息的鄔號平接到電話,說76歲的村民沈玉清因小便不通肚子疼痛難忍。聽完,他馬上背起藥箱穿上雨衣出了門。他很清楚,沈玉清患慢性前列腺增生癥已經一年多了,由此導致小便不通,會痛得人無法忍受。由于沈玉清家距離村衛生室近10公里,中間又隔著一道壩,鄔號平不得不在中途換條船,以致耽擱了些時間。等他到沈玉清家時,眼看著沈玉清疼得大汗不止,他趕緊進行診斷并治療,還安慰沈玉清不用擔心。插上導尿管后,沈玉清的癥狀很快得到好轉。治療完畢,沈玉清感激地跪下,要叩頭感謝他,說:“要不是你,我今天就要活活疼死了,我老了沒辦法報答你了,我會要我的兒子、孫子報答你!”他扶起沈玉清,告訴他注意身體便消失在夜雨中。
在庫區里,出診是一件辛苦事,特別是在晚上,有時還要冒著生命危險。
2012年12月,一天夜里10點左右,已經入睡的鄔號平接到電話,70歲的村民曾梅香突發心臟病。放下電話,他就即起身出門。由于水庫沒有航標,晚上無法分清方向,只能靠手電筒判斷前方情況,所以他的船速不能太快。但當行至一個轉彎處時,對面過來一條船由于減速不及時,生生地撞到了他的船上,他一個不穩便落入水中。待他掙扎著爬上船,發現藥箱沒事,就顧不得別人道歉,繼續趕往曾梅香家。當他到時,發現曾梅香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當即施治,使其轉危為安。曾梅香看到鄔號平全身濕透了,得知是為了趕來救她而落了水,不禁流下眼淚,連說謝謝。鄔號平趕緊說沒事,勸其不要激動,并留下些藥品,就匆匆回家了。到家一番清洗之后,已近凌晨兩點。
30多年來,鄔號平就是這樣真情地付出,將鄉親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終不忘自己的職業精神和人生追求。也正是這樣的付出,換來了紙棚村村民的健康和安樂。同時,也為他帶來了眾多榮譽:2008年至2013年連續5年被鄉衛生院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鄉村醫生”;2010年至2011年連續兩年被鄉政府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1年又被縣衛生局評為“優秀鄉村醫生”。面對這些,他說,鄉親們的身體健康,才是給予他的最高榮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