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初華,男,1953年出生,崇陽縣港口鄉塘口村衛生室負責人。1968年在蘇塘衛生院培訓一年, 1969年在高枧鄉雙港村衛生室工作, 1970年移民至港口鄉塘口村,同年在塘口村衛生室上班至今。該同志幾十年如一日,忠于職守,為改變鄉村醫療衛生面貌盡心盡責,為鄉村群眾預防保健傾心服務,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深得領導的信任和群眾的愛戴,多次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表揚,并被評為先進工作者?,F將他的先進事跡介紹如下:
一、不辱使命,立志鄉村醫衛事業
七十年代初期,全國農村合作醫療蓬勃興起,沈初華同志就是那時由塘口村群眾一致推薦,經村黨支部、村委會批準走上赤腳醫生工作崗位的。塘口村是一個地處偏遠的貧困村,村民生活貧困,醫療條件極差,由于缺醫少藥,群眾有病難得治療,特別是傳染病流行時,更難對付。那兩年光乙型腦炎就出現了三十多例,一部分人至今還留下后遺癥。但醫學基礎不牢的他要獨自挑起全村醫衛工作的重擔,他顧慮重重,徹夜難眠,的確有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最終,他作出決斷,不辜負組織的期望和群眾的信賴,不辱使命,毅然走上新的崗位。為了盡快掌握醫衛知識和技能,他一邊開展工作,一邊刻苦學習,勤奮鉆研,博覽古今醫學書籍,求教四方名醫高師,并擠出時間,積極參加醫療衛生部門組織舉辦的各類知識、技能培訓和考核。功夫不負有心人, 1993年,幾番拼搏的沈初華取得了縣衛生局頒發的鄉村醫師資格證書。從此,他信心更足,決心更堅,為了鄉村醫療事業的發展,為了群眾的健康幸福,他鐵了心要一條道走到黑。沈初華堅守自己的信念,心系群眾的安危,在鄉村醫生崗位上埋頭苦干,這一干就是四十年啊 !
二、立足長遠,努力做好預防基礎工作
1 、認真做好計劃免疫預防工作。預防為主是我國衛生工作的一貫方針,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重點。沈初華同志深明這一道理,始終把衛生防疫工作掛在心頭??煞啦〔幌笾尾?,不少人輕防重治,加之農民預防意識淡薄,要做好防疫工作,其難度相當大。如何落實好防治并舉,防重于治的方針,沈初華為此付得有心血,他主動聯系,努力爭取村支部和村委會的支持,加大防疫工作的宣傳力度,利用廣播、村民大會等形式廣做宣傳,時常拉上村組干部及家人上門宣傳、攔路宣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苦口婆心、不厭其煩。一次次列舉生動的事例,身邊的事例喚起人們對防疫工作的關注、了解、認識。他身體力行,迎難而上,有一身倔勁,不完成工作任務,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70年代至 80年代,瘧疾流行,為了控制和預防瘧疾,他將抗瘧藥親自送到病人手中,然后看服到口,服了再走,通過努力,瘧疾病象全省一樣被控制下來了,二十多年來塘口村從未發生過瘧疾病人。 2001年,鄉村開展兒童免疫,一些村民不肯讓自己的小孩接種疫苗,三番五次登門做工作,一開始,一些村民態度生硬,說他們的孩子就是病了或死了也不怪政府,不怪你沈醫師,甚至承諾以簽字畫押,沈初華當然不肯這么做,他一邊做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一邊請來衛生院的同志從旁規勸,施壓,可謂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這些村民最終同意讓小孩接種。在重點傳染病防治工作中,沈初華同志認真負責。特別是 2003年?!胺堑洹彼僚叭?,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打響,沈初華同志不計報酬,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積極工作,既要抓宣傳教育、愛國衛生,又要將體溫在 37.5攝氏度以上的病人進行監測,特別是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流動人口的管理毫不松懈。幾個月的“非典”防治工作,沈初華消瘦了,累病了,但他無怨無悔。為此,塘口村得到上級的高度贊揚,沈初華當然受到表彰。在 2006年,我鄉小東港村發生 20多起結核病人時,他大感震驚,他立即對本村所有農戶進行一次逐門逐戶的結核病人的普查排查工作,并作了詳細的登記。 2006年以來,他每年積極推薦疑似結核病人 5至 6例,全程督導結核病人每年都有 1— 4例。在督導病人的過程中,真正做到了“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在塘口村所有全程督導的結核病人中沒有一個中斷服藥或過早停藥的。真正實現了“發現一個,治愈一個”的目標。沈初華同志抓防疫工作稱得上常年不懈,高度認真,歷年歷次的疫情報表,疫苗接種情況,他總是按時按要求呈報,從不缺漏和遲到。塘口村歷年的建卡率,人卡符合率最高,沈初華用辛勞換回了塘口村的美譽,村民身體素質大大提高,各種疾病、傳染病大大減少,有的已絕跡。
2 、切實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塘口村衛生室原設在自己家中,由于房屋面積小、環境條件差,加上道路不好走,村民就醫不便。 2010年沈初華下決心改善醫療環境,他抓住新醫改政策,配合衛生院積極爭取政府資金,將衛生室遷到村中心地域。環境大大改善,面積也成倍擴大,有五室一房 300平方米,新添制了中西藥架、藥柜、還專門設立了檔案柜,規范了各類報表、文件、卡證及帳務管理。方便隨時查閱。添制了紫外線燈、冰柜等消毒設施,在歷次衛生查檢中均符合標準要求。
三、治病救人,情系鄉村千家萬戶
四十余年來,沈初華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深得群眾的贊譽,而更令人敬佩和感動的是他那種不顧個人安危得失,嘔心瀝血為群眾服務的忘我的精神。提起他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跡,感人場景,干部群眾如數家珍,至今難忘: 1998年冬季的一天,本村三組 50多歲的劉秀英在提開水壺時不慎跌倒,滾燙的開水從她的胸口一直燙到膝部,慘不忍睹,送到崇陽縣醫院因交不起每天三百多元的醫療、住院費用,不得不轉回村衛生室治療,患者家屬抱的是聽天由命的態度,可沈初華持的是千方百計治愈的決心。他不顧風寒雨猛,每天泥一腳水一腳趕到衛生室,為患者洗潰換疤。為了減輕患者的痛苦,他用食油涂在紙上,再襯上薄膜,隔在患者肉體與被子之間,既防傷處感染,又保溫暖?;颊咛弁唇泻皶r,他象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守候在身邊,細心地涂抹止痛膏以減輕其痛苦。經過 30多天的精心治療護理,患者痊愈了,沈初華及患者親屬都露出了笑容。親屬們感激地說,在大醫院治,不知要花多少費用,我們治不起,只怕命難保,感 謝沈醫師救命之恩,而且只收了藥物成本費,真是個大好人啊。 2004年底,七組村民彭某因失火,右大腿被燒見骨頭,在崇陽縣中醫院的治療花去了 3萬元,也是錢空債累,只能回家治療。沈初華同志為其換藥護理長達 14個多月,天天上門從不間斷,同樣免收各種費用,僅按調價計算的幾千元藥費,沈初華也是至今還墊著。
塘口村人家大多經濟拮據,如遇上天災人禍和病痛,更是難上加難,沈初華熟知村人的狀況,心系著村民的安危冷暖,他奉告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貧濟困。凡一時拿不出醫藥費的患者,他自愿給與賒墊,歷年來免收特困戶患者藥費近萬元。沈初華他只是一個普通的鄉村醫師,靠辛勤勞動創造微薄收入,日子過得并不寬裕,可他為患者排憂解難從不計羅得失,心懷大度,普獻愛心,對常人而言,這是較難做到的。
沈初華的勤奮敬業不僅大大改善了塘口村的醫療環境,而且,給村民帶來了更多的方便和實惠。四十年來,從未出現過重大差錯和醫療事故。去年春節,村民給衛生室送來一副春聯:“提壺濟世,救死扶傷”這是發自干部群眾內心的感慨,更是干部群眾對沈初華同志的無聲贊譽。
四、遵紀守法,十分注重醫品醫德
當今社會,常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患者求醫心切的心理,打著行醫的幌子,吭蒙、拐騙,安排醫托,販賣假藥,詐騙錢財,危害百姓,甚至連有些正規醫院也千方百計變換手法,抬高收費,虛報藥價,賺黑心錢。沈初華對此十分痛恨。他常說:做人要講人品,行醫要重醫德。因此,他雖然也靠一般醫療收入過日子,卻從不為錢動心,為錢喪德。從醫三十余年來,他一貫自覺遵紀守法,從不違紀違規行事,決不多收一分錢。為了杜絕偽劣藥品,他堅持購進的藥品一定要是通過衛生院配送藥品。由于他嚴守規章,嚴格把關,幾十年中,他在使用和銷售藥品的過程中,從未出現過質量安全事故,在歷次地、市衛部門的檢查中,均未出現過問題。
社會的發展進步,給鄉村醫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沈初華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他說:我的工作能取得些許成績,靠的是黨和政府的領導,上級衛生部門和地方干群的支持,多為國家出點力,為村民辦點實事是應該的。他雖已年近花甲,仍然在崗位上奮斗不止,他有一個長遠打算,要努力跟上時代的要求,滿足群眾的需求,添制更多更新的設備,創造更優更良的醫療環境。并著手培養接力人,逐步接替他的工作,為塘口村醫衛事業的興旺注入新的活力,為迎接農村合作醫療事業新一輪挑戰作好充分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