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簡稱Hp)近日被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發布的第15版致癌物報告列為明確致癌物,引發大眾關注。此前關于成年人防治幽門螺桿菌的知識已講過許多,今天我們重點講講它的傳播途徑和檢測手段,尤其是兒童該不該篩查,如果家庭成員陽性,那孩子應該如何預防。
感染后可能出現哪些癥狀
幽門螺桿菌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細菌感染。我國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大國,感染率在50%以上,近年來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會顯著增加患胃癌風險。
幽門螺桿菌的獨特之處在于,其結構能使它抵御胃內的強酸環境,從而頑強地生存下來。雖然它被視為患癌的重大隱患,但大多數感染者沒有癥狀,部分患者有腹部不適或疼痛、飽腹感、惡心、嘔吐、反酸、噯氣、口臭等表現,其中一些患者在檢查后發現了慢性胃炎、潰瘍、胃癌等消化道病變。
臨床上,幽門螺桿菌有家庭聚集傳播的現象,家庭成員感染后,容易傳播給共同居住的人??偟膩砜?,它的傳播途徑有4種。
1.口口傳播 共用同一食物器皿、咀嚼食物喂食、情侶接吻;飲食受污染的肉、牛奶、蔬菜、水;衛生習慣差等。
2.糞口傳播 飲食被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飲用井水等未經處理的水。
3.共用器具傳播 共用牙刷、水杯等容器和牙科設備。
4.醫源性污染傳播 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或污染的器具接觸;使用未徹底消毒的醫療設備。
沒有胃腸道不適不建議篩查
門診中,經常有患者詢問,大人幽門螺桿菌陽性,孩子需要進行相關篩查嗎?對于這個問題,業內專家一致認為:無癥狀、14歲以下兒童不建議進行常規幽門螺桿菌檢測。
原因是與成人相比,兒童發生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的風險較低,實際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患兒并沒有明顯癥狀,部分兒童還有一定的自發清除率。如果過早應用抗生素治療,反而產生不利影響,而且兒童根除治療后再感染率高。也就是說,家庭成員出現幽門螺桿菌陽性,而孩子沒有出現胃腸道癥狀的,不需要篩查幽門螺桿菌,即便篩查出陽性也無需治療。
但是,如果孩子出現反復胃部不適、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不明原因的難治性缺鐵性貧血和胃鏡檢出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以及一級親屬中有胃癌患者等,則建議檢測幽門螺桿菌并進行治療。兒童治療方法大多實行“三聯療法”(即一種抑制胃酸的藥物+兩種抗生素),服用時間為10-14天,不能隨意停服或漏服,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如有必要檢測首選碳13
目前,醫院檢測患者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通常使用無創檢查,即尿素呼氣試驗。其中,碳13呼氣試驗是兒童診斷中應用最廣泛、準確性最高的方法。
接受檢測的兒童需停用抗生素4周以上、停用質子泵抑制劑2周以上,檢查前保持空腹狀態,憋氣5秒鐘向第一個袋子吹口氣,然后口含碳13的液體靜坐半小時后再向第二個袋子吹口氣,檢測兩袋樣品的結果當天可得。需要注意的是,碳14呼氣試驗因有放射性不能用于兒童。
除了無創檢查之外,診斷幽門螺桿菌也存在有創檢查,即胃鏡。一些患者在胃鏡檢查的同時,醫師會活檢少許胃黏膜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及快速尿素酶試驗,必要時作幽門螺桿菌培養。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有創操作,患者接受度不高,因此檢查適應癥需由醫生來評估。
兒童防感染做好五件事
幽門螺桿菌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糞便中,因此兒童預防感染要做到5件事。
1.家庭成員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尤其是大人不要咀嚼喂食嬰幼兒;
2.平時做好口腔清潔;
3.飯前便后認真洗手,避免“病從口入”;
4.不食用生冷食物,不飲未經處理的水,蔬菜瓜果要洗凈削皮;
5.不食用過燙、辛辣食物,保護胃黏膜,增加抵抗力?!。ㄏ虒幘W綜合)